撰文:Faust,极客 Web3

专攻DA层的生意,Celestia“偷家”能否成功超越以太坊?

专做DA层生意,Celestia“偷家”以太坊能成功吗?

嗨,数字资产投资者们!今天我要谈谈Celestia的商业思路和它所面临的局势,但请注意,本文不会涉及太多技术解读,我们只会就事论事。

首先,要明确Celestia的自我定位——在模块化区块链叙事下,它是「最佳DA层」。Celestia建立了一条专注于Rollup项目的公链,为之提供数据发布服务,也就是Data Publication。那什么是数据发布?简单点说,就是确保需要最新数据的人能快速获取到它。以前有很多人把数据发布和数据可用性混为一谈,但这其实是种概念误用,以太坊基金会和Celestia正不断纠正这一观念的错误。

如果你对Rollup有一些基本了解,那下面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了:Celestia认为,类似以太坊的Layer2扩容网络可以将新产生的数据发布到Celestia链上,而不是直接发布到以太坊上,这样就可以节省90%以上的手续费。

以Arbitrum Orbit为例,Orbit的排序器Sequencer可以将Layer2最新的数据发布到Celestia的区块中。然后,需要获取这部分数据的节点(比如Orbit全节点),可以运行Celestia的轻节点,从Celestia全节点那里获取排序器发布上去的数据。

至于Celestia的代币TIA,它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数据发布费用加上POS节点质押。如果一个Rollup项目选择Celestia作为DA层,每次发布数据都需要支付手续费;同时,Celestia的主链专门用来承载Rollup发布的数据,最多有200多个Validator节点,那么TIA代币就是Validator们需要事先质押的资产。

嗯,有些人可能会说,TIA也可以作为Celestia生态内Rollup项目的gas支付代币,没错,但这个提议并不是强制性的。同时,TIA也可以用于Celestia网络的治理,比如对网络的一些参数进行投票决议。

把TIA与ARB、OP相比较,显然TIA多了一个应用场景,那就是作为数据发布的手续费。如果未来有很多扩容项目真的采用Celestia作为DA层,而且这些项目具有充沛的流动性和用户,那么肯定会持续有很多应用场景出现,从而推动TIA代币的价值上升。就算Celestia像ARB一样,TIA只是作为治理代币存在,市场也会充分计价Celestia的价值,因为它得到了业界和市场的认可。

但不好意思,本文要表达的观点可能会与大家想象中的相反:Celestia未必会被市场和业界充分认可,它试图从以太坊的Layer2生态中吸引流动性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受到阻力,就像EigenLayer一样。

如果我们讨论Celestia是否会在未来被市场和业界充分认可,实际上等同于讨论一个哲学问题:一个项目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Celestia是否具备这些要素呢?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Polygon、Flow、Avalanche、Dfinity、Solana、Nervos等公链项目。这些项目大致在同一时期启动并上线主网,但最成功的当属Polygon。尽管很多人认为,Polygon在这些项目中技术最弱,但它却毫无疑问是最成功的一个。

Polygon的生态建设要比其他项目更成功,其代币市值、承载的DAPP以及各类数据等都位居前列。甚至特朗普都选择在Polygon上发行独家NFT。Polygon还有一个开源的模块化区块链套件Polygon CDK,似乎要比Celestia具备更完善的模块化区块链堆栈。

Polygon非常善于「顺势而为」,尤其在2020年将自己标榜为Plasma来迎合以太坊基金会的需求,从而吸引了大量流动性和资源。在很多技术至上主义者眼中,技术本身并不强大的Polygon,却靠迎合以太坊基金会的需求迅速崛起,之后通过收购多个和ZK及模块化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团队,一步步打造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与Polygon相比,Flow、Avalanche、Dfinity、Solana等项目在技术上更加强大,但在综合实力上却弱于Polygon。Solana凭借着FTX交易所的支持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而Avalanche则凭借海外资本的扶持、EVM兼容性和大量的商务拓展也相对成功。

不过这两者似乎并不特别看好Layer2的叙事,并且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有点像Polygon那样善于「顺势而为」。

最后,Dfinity、Flow和Nervos因为各种原因走得比较弱,没有像前面提到的项目那样受到热捧。

Dfinity想要成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AWS,并推出了用户可以免费交易的「反向gas」功能,但由于当前的区块链领域不适合大规模采用,终究没有取得成功。

Flow早就实现了原生账户抽象,并具有类似于模块化区块链的简单分层设计;Nervos在2018年以分层扩容和Layer2为核心叙事,尝试将自己宣传为「专为Layer2设计的Layer1」,但最终也未能走出困境。

归根结底,对一个项目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有多厉害,叙事有多吸引人,而是是否能够审时度势,找到最合适的商业运作路径。然而,在商业世界中,技术至上、荣誉和道德优先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成王败寇」。很多技术独特、观念超前的团队由于商业运作不够灵活,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输得很惨。

那么Celestia在商业运作上是否存在问题呢?是否能够审时度势呢?需要强调一下,Celestia的模块化区块链和DA层叙事需要与以太坊生态进行结合,因为Celestia需要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如果Celestia与以太坊生态完全分离,它的模块化区块链叙事就没有太大意义,就像之前说到的Nervos一样。

然而,试图从以太坊上吸引流动性,同时又不直接赋能以太坊,似乎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以太坊基金会对Layer2的态度变化,不难发现这一点。

以太坊基金会和L2BEAT等机构已明确表示,不以以太坊作为DA层扩容项目的不属于以太坊Layer2,因为以太坊链下的DA层无法提供与以太坊同样级别的可用性保障,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问题。除了真正的Rollup,其他扩容项目都不算是以太坊Layer2。

以太坊基金会这么做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如果Celestia等以太坊之外的DA层得到大规模采用,那么以太坊的地位必然会被削弱,以太坊基金会投入大量精力要实现的EIP-4844、Danksharding等项目的意义也会丧失。这些独立的DA层根本不能赋能以太坊,相反地可能会带来一些系统性风险。

虽然目前有一些以太坊生态项目宣布与Celestia集成,但这并不意味着Celestia会被「充分认可」,这只是让以太坊基金会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对于以太坊基金会来说,只要以太坊Layer2重视Layer2这个Title,就不会考虑Celestia这类项目。所以,Celestia实际上是在挣扎前行,并不像Polygon那样善于「顺势而为」。

绝大多数以太坊Layer2的流动性目前集中在Arbitrum、Optimism等正统的Rollup项目上,这些项目的主要版本肯定不会与Celestia集成。即使Arbitrum Orbit这类次要版本成功引流一些「次级Layer2」,似乎也无法为Celestia带来太大的价值捕获。(Arbitrum Nova目前的资金锁定量只有约2200万美元)

此外,作为一个纯ToB场景的DA层项目,Celestia并不像Solana那样可以通过ToC场景吸引大量的DAPP和流动性。如果无法吸引许多Rollup项目采用,它的生态建设就会变得疲软。同时,Celestia似乎也缺乏强大的资本支持,尽管它的技术是合理的,但如果不能在以太坊生态内有很好的发展,它的宏大蓝图可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像FTX支持那样的资本推手,光凭技术的叙事,像Sui这样的项目至今未能有太大起色)。

那么,我想分享两个有趣的事情给大家听:

第一件事是,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一次斯坦福的线下活动上,以太坊基金会的Dankrad刚说完「不用以太坊做DA层扩容项目不是Layer2」之后,Celestia的人就说「xxx项目是一个用Celestia作为DA层的以太坊Layer2」,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第二件事是,得到Celestia支持的自称为「最快的以太坊Layer2」的Eclipse至今尚未被收录进L2beat网站(无论是在Active Projects还是Upcoming Projects栏目中都找不到)。该项目使用Solana VM作为执行层,Celestia作为DA层,以太坊作为结算层(Layer1)。

这两个有趣的小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Celestia目前的处境。尽管Celestia打造的模块化区块链技术叙事有助于Web3的长期发展,但实际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但这只是当前的境况,在未来以Intent为核心的Web3世界,一切可能都会发生变化。在以Intent、链抽象和全链操作为核心叙事的未来,用户将不再需要对链本身有认知,只需感知DAPP本身甚至前端即可,那么一切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届时引导流动性的关键将不再是以太坊等公链,而是各大DAPP。只要各大DAPP愿意基于以Celestia为DA层的模块化区块链开发,Celestia的生态建设就不再依赖于当前吸引以太坊Layer2流动性的路径。届时,不仅Celestia,整个Web3的版图都将迎来巨大的变化。

正如某人所言,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也与时代的进程密切相关。

喜欢这篇文章吗?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

We will continue to update 算娘;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please contact us!

Share:

Was this article helpful?

93 out of 132 found this helpful

Discover more

观点

币安离开加拿大对加密货币行业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研究主管丹·阿什莫尔对Binance放弃加拿大市场的报道发表了看法

观点

比特币钱包应该拥有权利吗?

就像公司实体或智能机器人一样,比特币钱包也有望获得自己的法律权利

观点

芝商所(CME),机构交易比特币期货,超越币安这是否像听起来的那样看涨呢?

CoinDesk的奥姆卡尔·戈德博勒表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升的未平仓合约并非总是比特币价格的最佳指示

观点

如果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会发生什么?

令人兴奋的金融世界的变革——ETF的崛起和对华尔街名人影响的转变这将带来更多正能量和价值

观点

为什么动量交易在加密货币中有效

加密市场具有特定的特征,与CoinDesk指数研究主管Todd Groth提出的价格动向势头跟随策略相吻合